普健生物 http://kx.atagenix.cn/ 2022-05-17
1、提不出质粒或者质粒提取量很少
(1) 菌体中无质粒:有些质粒本身不能在某些菌种中稳定存在,经多次转接后有可能造成质粒丢失。例如柯斯质粒在大肠杆菌中保存不稳定,因此不要频繁转接,每次接种时应接种单菌落。另外,检查筛选用抗生素使用浓度是否正确。
(2) 质粒拷贝数低:由于使用低拷贝数载体引起的质粒DNA提取量低,可更换具有相同功能的高拷贝数载体。
(3) 菌种老化:若是甘油保藏菌,需要在活化后再培养摇菌;建议涂布平板培养后,重新挑选新菌落进行液体培养。
(4) 吸附柱过载:不同产品中吸附柱吸附能力不同,如果需要提取的质粒量很大,请分多次提取。若用富集培养基,例如TB或者2×YT,菌液体积必须减少;若质粒或宿主菌是非常高的拷贝数或生长率,则需调整LB培养液体积。
(5) 碱裂解不充分:使用过多的菌体培养液,会导致菌体裂解不充分,可减少菌体用量或增加溶液Ⅰ、Ⅱ、Ⅲ的用量。对低拷贝数质粒提取时,可加倍使用溶液Ⅰ、Ⅱ、Ⅲ,有助于增加质粒提取量和质粒质量。
(6) 溶液使用不当:溶液Ⅱ和Ⅲ在温度较低时可能出现浑浊,应置于37 ℃保温片刻直至溶解为清亮的溶液,才能使用。
(7) 洗脱液加入位置不正确:洗脱液应加在硅胶膜中心部位,以确保洗脱液会完全覆盖硅胶。膜的表面,达到最大洗脱效率。
(8) 洗脱液不合适:DNA只在低盐溶液中才能被洗脱,pH洗脱效率取决于pH值。最大洗脱效率在pH 7.0-8.5之间。当用水洗脱时确保其pH值在此范围内,如果pH过低可能导致洗脱量低。洗脱缓冲液加热至60℃后使用有利于提高洗脱效率。
(9) 洗脱体积太小:洗脱体积对回收率有一定影响。随着洗脱体积的增大回收率增高,但产品浓度降低。为了得到较高的回收率可以增大洗脱体积。
(10) 洗脱时间过短:洗脱时间对回收率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洗脱时放置1 min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11) 乙醇残留:漂洗液洗涤后应离心尽量去除残留液体,树脂型试剂盒漂洗后应晾干树脂,再加入洗脱缓冲液。
(12) 质粒未全部溶解:洗脱溶解质粒时,可适当加温或延长溶解时间。
2、质粒纯度不高
(1) 混有蛋白质:不要过多使用菌体。溶液Ⅰ、Ⅱ、Ⅲ处理并离心后,溶液应为澄清的,如果还混有微小蛋白质悬浮物,可再次离心去除后再进行下一步骤。
(2) 混有RNA:RNase A处理不彻底,请减少菌体用量或加入溶液Ⅲ后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如果溶液Ⅰ已保存6个月以上,要及时向Ⅰ中添加RNase A。
(3) 混有基因组DNA:加入溶液Ⅱ、Ⅲ后应温和混匀,若剧烈震荡,可能把基因组DNA剪切成碎片混在质粒中。如果加入溶液Ⅱ后过于黏稠,无法温和混匀,请减少菌体用量。细菌培养不要超过16 h,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胞和DNA的降解。
(4)溶液Ⅲ加入时间过长:溶液Ⅲ加入后,放置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有可能产生小片段DNA污染。
(5) 宿主菌含大量核酸酶:宿主菌含大量核酸酶,在质粒提取中降解质粒DNA,影响提取质粒DNA的完整性,最好选用不含核酸酶的大肠杆菌宿主菌,例如DH5α和TOP10。
(6) 裂解时间过长:加入溶液Ⅱ后裂解时间不宜超过5 min。
(7) 质粒的二聚体和多聚体形式:是质粒复制过程中形成的,与宿主菌相关,电泳可检测出。
3、质粒浓度的检测
DNA纯度的判断大多根据OD260/OD280的比值检测,符合要求、纯度高的DNA样品其OD260/OD280在1.8-2.0之间,低于此范围表明蛋白质含量超标,高于此范围表明样品中含有RNA。
DNA的纯度也可以根据OD260/OD230的比值判断,OD230主要评估样品中是否存在一些有机污染物,如碳水化合物,多肽,苯酚等。纯度较高的DNA样品OD260/OD230的比值在2.0-2.5之间,比值小于2.0则表示存在有机物的污染,比如乙醇或者酚类残留。如果遇到此种情况,可以再沉淀一次,然后重复乙醇洗涤的过程。
下一篇:枯草芽孢杆菌的知识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