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并不会按照人们预设的轨道发展,变异方向仍不明确,现在还不是可以放松的时刻。目前,我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但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仍然需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实际要求进行“动态清零”。
随着全世界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深入了解以及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信息被科学家们所掌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疫情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它取代之前称霸全球的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当下全球流行的主导毒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由奥密克戎相关变异株引发的感染已扩散至全球100个国家。
当奥密克戎变异株在2021年底首次被发现时,便被证实它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但在绝大多数感染者中引起更轻微的症状。在一项奥密克戎相关研究中也明确指出,奥密克戎染疫者虽然住院机会较低,但病毒量与重症照护需求与德尔塔染疫者相似。但是由同样的病毒变异出不同的株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传播风险,其根本原因在哪呢?
结合意大利罗马耶稣儿童医院的多模式医学实验室公布的全球首张关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Omicron(奥密克戎)的图片,我们不难给出答案。
上图为德尔塔(左)与奥密克戎(右)毒株的刺突蛋白(S蛋白)对比图,其中变化最大的区域用红色标记。在德尔塔变异毒株中,突变的氨基酸残基数量为18个,而在新毒株奥密克戎中则有43个。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这些突变意味着病毒为了更加适应人类物种,产生了另一种突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7日,奥密克戎所有亚型毒株的数量为263支,并且还在增多。
那为什么病毒变异的速度会加快呢?原因在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他们结构不稳定,在自身复制的过程中,不会清除掉突变基因,导致突变基因不断累积,病毒不断变异。
另一方面,由于奥密克戎变异频率不断提高,传播速度加快,这导致感染的人数激增,并且病毒在人体内存活的时间也被延长。因此病毒自我复制的次数增多,突变的概率也增大,出现亚变体的数量也就越多。病毒并不会按照人们预设的轨道发展,变异方向仍不明确,现在还不是可以放松的时刻。
目前,我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但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仍然需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实际要求进行“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