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蛋白表达-从基因到克级蛋白表达解决方案

普健生物 http://kx.atagenix.cn/ 2025-08-05 

大肠杆菌是最早用于蛋白表达的细菌类产品,因为其遗传背景清晰,所得蛋白毒性小,使得其成为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的蛋白表达系统。那么,关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你了解哪些呢?下面,普健生物和大家具体盘点其一些相关问题。

  大肠杆菌是最早用于蛋白表达的细菌类产品,因为其遗传背景清晰,所得蛋白毒性小,使得其成为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的蛋白表达系统。那么,关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你了解哪些呢?下面,普健生物和大家具体盘点其一些相关问题。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Q1:大肠杆菌适合用来表达哪些蛋白?
 

特性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靶点覆盖

识别抗原多个表位 仅单一表位
​​批次一致性 需严格标准化免疫流程(CV<15%) 克隆源性保证(CV<5%)

应用侧重

诊断/检测/中和实验 治疗/分子机制研究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主要用于制备那些分子量小于80kDa且无复杂修饰的蛋白产品。比如:抗体片段、细胞因子、酶制剂等;

  Q2:如何解决蛋白包涵体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调整:

  1、通过分子伴侣共表达,可以提升其30%的可溶性;

  2、通过融合标签策略,通过标签,提升其可溶性;

  3、通过低温诱导表达,从而降低其包涵体产生概率;

  Q3:关于提升其高产发酵的参数有哪些

  1、诱导时机。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控制其OD600=0.6-1.0之间,工业级OD600控制在20左右;

  2、溶解氧控制。实验室中通常不进行调控,而工业级生产需要将其饱和度调整到30%以上;

  3、补料策略。实验室中通常一次性补料,而工业级通过指数流来进行葡萄糖添加;

  4、单位产量。实验室通常在0.1-1g/l,工业就在5g/l以上;

  Q4:为何优先选择pT7表达系统?

  严谨调控:Basal表达低于lac系统10倍

  超高强度:T7 RNA聚合酶效率提升50倍

  兼容宿主:BL21(DE3)/HMS174(DE3)

  Q5:内毒素要如何去除?

  在不同阶段,去除内毒素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1、细胞破碎阶段,可采用Triton X-114洗涤来去除内毒素,主要用于去除膜结合的内毒素;

  2、蛋白纯化阶段,通过多步离子交换层析来去除内毒素;

  3、终极处理阶段,通过吸附柱,来降低其内毒素;

  Q6:表达过程中,如何实现二硫键的正确配对?

  方案1:通过宿主改造。选用Origami系列

  方案2:通过氧化环境。添加谷胱甘肽缓冲液

  方案3:通过折叠验证。非还原SDS-PAGE+质谱鉴定

  对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来说,其主要用于表达那些结构不复杂且无复杂修饰的蛋白,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从而满足一些蛋白类产品的需求。因为其制备成本低,而且技术需求也不那么严格,从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更多有关蛋白表达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武汉普健生物。

  多克隆抗体制备-从免疫到应用的问题分析

  我们知道,抗原通常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一种抗原则会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对应的抗体,这种抗体,我称之为单克隆抗体。而多种抗原簇则会产生式一种由多种单克隆抗体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我们称之为多克隆抗体。

  最早期的抗体因为抗原不纯,从而更容易制备出多克隆抗体,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原纯度越来越高,以及蛋白纯化方法越来越先进,单克隆抗体制备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具体和大家聊聊多克隆抗体。

  Q1:相比多克隆抗体来说,其和单克隆抗体存在哪些核心差异?

  特性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

  ​​靶点覆盖识别抗原多个表位仅单一表位

  ​​批次一致性需严格标准化免疫流程(CV<15%)克隆源性保证(CV<5%)

  ​​应用侧重诊断/检测/中和实验治疗/分子机制研究

  Q2:如何保障多克隆抗体批次间的差异性?

  其实,无论如何调控,批次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毕竟我们没办法完全调控出完全一致的环境。但是,却有办法来降低批次间的差异性。具体,我们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1、抗原标准化。通过标准化的抗原生产技术,固定表达系统,保证抗原批次差异性更小;

  2、免疫动物标准化。采用统一的品系、相同年龄及健康程度、同规格佐剂等;

  3、效价监控。实时检测,采血,保证其表达效果;

  4、混合血清。采用50只以上的动物混合血清;

  5、纯化工艺。Protein A/G + 抗原亲和层析;

  Q3:诊断用多抗如何避免交叉反应?​​

  预吸附处理:用相似蛋白(如β-actin)吸附非特异抗体

  正交验证:免疫组化/WB/ELISA三联检

  表位定位:肽阵列扫描锁定特异性表位(如SARS-CoV-2 N蛋白C端)

  Q4:多克隆抗体要实现大规模生产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1、动物方面。需要采用模块化免疫舱,实现自动化采血;

  2、产量方面。选择高滴度兔品系,提升其单次血清采集量;

  Q5: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有哪些?

  1、核酸免疫。直接通过mRNA编码来代替动物免疫;

  2、智能是额吉。预测免疫原性最优肽段;

  3、无动物平台。B细胞筛选技术,实现无需动物免疫过程;

  当然了,有关多克隆抗体制备的知识还有很多,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后续,相信多克隆抗体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多有关多克隆抗体制备的知识,敬请关注武汉普健生物。

  SPR技术-解锁抗体亲和力密码,精准提升药效

  早些年,虽然蛋白表达能够满足很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也隐藏着很多问题使所得蛋白无法满足需求。比如,某知名的PD-1抗体,就常常因为亲和力不足,而导致肿瘤清除率下降60%,从而造成临床上的惨败。而借助SPR技术,使得研究者能够在临床中准确把握这一风险,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那么,什么是SPR技术呢?

  所谓的SPR的技术核心原理是:当抗体流经芯片固定的抗原表面时,引发等离子体波共振角偏移,实时动态监测结合/解离过程。

  这项技术的颠覆式突破:

  1、实时动力学:秒级捕捉结合速度(Kon)与解离速度(Koff)

  2、无标记检测:保留抗体天然构象(vs ELISA强制标记)

  3、超灵敏量化:检测限达pM级(1个抗体分子不漏过!)

  SPR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1、全时程动力学监测。数据精准维度提升了10倍以上;

  2、样品消耗下降。样品消耗小于1微克,检测成本下降了95%;

  3、控制精度提升。温度控制精度下降到0.01摄氏度,重复性可能上升50%;

  4、直接检测粗样。可以直接进行粗样检测,检测周期小于7天;

  SPR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1、人工智能整合。通过相关数据信息整合,预测抗体结合能力,减少80%以上的筛选过程;

  2、活细胞检测。跳过纯化步骤,直接用来检测靶点结合力;

  3、微型设备检测。手掌大小的设备,仅需几分钟就能检测出血清的Kd值;

  SPR技术,可以说是推动蛋白表达的一大助力,能够有效提升蛋白的结合力,让蛋白药物的效果更佳。虽然说现阶段的检测复杂,而且费用相对较高,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检测过程将会变得更简单,相应的费用也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上一篇: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蛋白的常用步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