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形容人们恪守规则或谨守诺言时往往会用“刻在骨子里”这样的词语描述,但是如今真的有人就把校训刻在“骨子”——DNA里。因将校训&ldqu
我们在形容人们恪守规则或谨守诺言时往往会用“刻在骨子里”这样的词语描述,但是如今真的有人就把校训刻在“骨子”——DNA里。
因将校训“止于至善”-Rest in the highest excellence!作为数据写入DNA并将科研成果发布于Science Advances的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备受关注。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宏团队这种硬核技术和独特的巧思,不禁让人大喊工科人的浪漫。
说起初衷,此项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宏教授表示,随着数据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发展,全球数据生产呈指数级激增,硬盘、光盘等一些传统存储介质的存储容量受到了挑战。为应对未来的“数据危机”,团队一直在寻找更新、更好的存储介质。DNA本身是生物用来存储自身信息的,如果能实现基于DNA分子的数据存储,或许是迎接挑战的一种方式。
提及项目创新灵感及实验过程,刘宏教授表示,因为以前没有人做过这种项目,所以实验过程中其实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科研本身就是如此,日复一日的探索。这个项目的想法是他们首先提出的,整个项目和技术都很新,以前没有人做过这种工作,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探索,一边前进,每迈出一小步都是新的一步。从立项到成功,团队一直在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即使在论文提交过程中,仍在不断地进行实验,补充实验数据,并进一步完善结果。
尽管取得了初步成功,刘宏教授表示,这只是挑战的开始,目前可存储的信息量并不多,要存储更多的数据,还需要投入更多、持续的努力。“我们实际上是从0-1做事情,但是从1-100的事情更难。使DNA分子成为真正可以取代硬盘和光盘的存储介质,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比如,现在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单一的实验,在未来我们可能会计划扩大规模,制造数千个这样的电极。我们现在用的是一个电极,将来可能是上千个电极同时工作,这样就可以写入更多的信息,读出更多信息。”
解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问题,是现在和未来的大问题,也是难题,还有很长的路等着他们走下去。